红旗渠
红旗渠
红旗渠
精神文献
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红旗渠精神 > 精神文献

你听,红旗渠“誓把河山重安排”的豪迈乐章!

 2021-07-18 浏览:2366次  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

青山绿水、绿树成荫。52年前的7月,这座被称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的人工天河在太行绝壁上正式建成。自打那一天起,滚滚漳河水顺渠而来,滋养一方水土,也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与伟大。

彼时拥有56.7万人口、37万头牲畜和54万亩耕地的林县,走进了“无旱”新时代,它由过去的“水贵如油,十年九旱”,变成了“旱涝都不怕,年年保丰收”的富饶山区。

想水、盼水、找水,是红旗渠边世世代代林县人民的渴望,就像一口枯竭的老井,等待清冽的水源。

1

把漳河水引入林县,意味着要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70公里的渠,对于六十年代仅有几十万人口的林县来说,仿佛“天方夜谭”。

原称“引漳入林”工程的红旗渠工程,几经波折,终于落地实施。

19602月,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,拉开了林县人民“十万大军战太行”的序幕。浩浩荡荡的队伍中,父子相随,夫妻相伴,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,背上行囊就独自上路。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响了。

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00多万元,其中国家投资不到总投资的15%,超过85%的投资来自地方和群众自筹。“建渠不能靠国家,全靠双手来创造”。抱着坚定的信念,林县人民用双手凿出奇迹。

十万个开山者,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,削平1250座山头,开凿211个隧洞,架设151座渡槽,双手刨出的太行山石,可以修一条高3米、宽2米的“长城”,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。

2

所有人齐心协力,把不可能变成可能,再现了“人心齐、泰山移”的奇迹。

从第一声开山炮响到全部工程完工,这条劈开太行山的“人工天河”汇聚了林县人民的十年岁月和无尽的勇气。

在林州,年仅20多岁的农村大队长黄大发,带着数百个村民,钢钎凿、风钻敲,前后历经30余年,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“天渠”,潺潺渠水,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,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

彰显着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红旗渠精神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。

3

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,红旗渠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永不枯竭。建设中国的路很长,阻碍也很多,但纵使还有比太行山更为坚硬巨大的困难,也必然有不竭的力量鼓舞着我们点亮开山破壁的火炬。

今天,缠绕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,依然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流淌着。这个自开建起就闪耀着奋斗和梦想之光的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,无声地诠释着中国奇迹是如何缔造的。


联系我们